2023年以来,上海推动农村“扫黄打非”工作从条线向“区块+基层自治”双向管理迭代升级,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同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多维度“扫黄打非”基层综治网络取得成效。
广联合齐抓共管
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多平台共治,把分散的阵地资源有效整合,这已是上海各区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共识。闵行区将区民政局村务公开平台接入“扫黄打非”云平台,实现线上举报,拓展宣传渠道;同时通过设立基层站点,开展日常巡查,并畅通线下违法线索举报通道,有效提升“扫黄打非”工作覆盖面。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 图
金山区推进农村地区区域联防协作,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分别签订“扫黄打非”上海金山—浙江平湖、廊下—广城、南北山塘村联动协议,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两地市场监管、派出所等执法力量,定期开展镇村两级联合执法行动,并依托浙沪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共享两地点位监控视频数据,发现非法演出、兜售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行为立刻开展联防联控,实现沪浙两地交界区域“扫黄打非”及市场监管无缝隙覆盖。同时,成立沪浙山塘平安工作站,统筹安排金山廊下山塘、平湖广陈山塘两地工作人员和村民志愿者。
松江区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的集市、“跳蚤”市场和游商摊贩等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依托三级联动、网格巡查机制,对辖区内的书店、复印店、音像制品店、商铺、农贸市场等场所,以及各地举办的集市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通过发现上报可疑线索,联合查处一非法传播窝点,当场查获非法出版物713本。
浦东新区则统筹文化执法、公安、市场监督、城管等执法力量,打造体系互通、条块结合、防治一体的平台布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效管理网络和快速处置案(事)件反应机制。同时,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建立农村基层工作室,设置联络员、信息员、网格员、巡查员,构建一体化基层工作队伍。对川沙新镇六灶、黄楼社区内两起涉非法出版物案件,社区、村委第一时间同文化执法大队、公安派出所、消防、安监、城管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打防结合,有效治理,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多样化宣传入人心
为从根源解决“黄”“非”问题,上海各区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和“护苗”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扫黄打非+”宣传模式,丰富“扫黄打非”宣传载体与形式,有效提高“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
嘉定区将“扫黄打非”宣传与非遗剪纸、灯谜相结合,丰富形式与趣味性;借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扫黄打非”知识普及、信息动态;借助我“嘉”书房、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阅读活动,推荐优秀书籍,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扫黄打非”意识,切实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崇明区依托属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非遗文化场馆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区级“携手‘童’行,绿动瀛洲”“护苗”品牌建设,制作研学打卡地图、形成经典研学路线、组织开展实践教育。结合乡镇本土特色,丰富宣传手段,精心编排“扫黄打非”主题扁担戏、举办少儿书画比赛、制作“扫黄打非”文创产品,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各类文艺活动和宣传活动,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浸润百姓心田。
青浦区利用乡村特色宣传渠道,如农村电影放映、村广播站“微广播”、各村文化节等,实现“扫黄打非”宣传多形式广泛覆盖;同时各街镇、村居结合元宵节、读书节、端午节,走进基层图书馆、乡村农家乐、暑托班等场所,开展绘本阅读、亲子互动、文明上网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原标题为《上海将农村“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多平台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