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五年累计已实施改造308万平方米,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今年将历史性解决。”昨天,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上,李强同志的党代会报告说到旧改时,会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代会报告指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年轻人成就梦想,让老年人乐享生命,让人们畅享健康生活,推动全社会迈向共同富裕。”
美好的图景,令人心驰神往。如何实现?党代表们纷纷建言。
让旧改不断跑出加速度
安居方能乐业。住房条件一直是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尺之一。黄浦区是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区。昨天,市党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告诉记者,当听到李强书记讲到旧改这一段时,心情真的非常激动。
图说:空中俯瞰梦花街片区。孙中钦摄(下同)
“这5年走过来,非常艰辛,压力也非常巨大。但是,市委抓住旧改这一民生最关注的难题来破解,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信心还是倍增的。”杲云透露,黄浦区这5年已经征收7万多户,力争将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最后剩余的成片二级旧里征收。
旧改为何能够跑出加速度?杲云分析,第一,市委市政府支持黄浦区建立起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的新机制;第二,在市委的指导下,通过党建引领旧改,把社会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发动起来。第三,全市方方面面聚焦旧改,大家把最好的资源和力量聚焦在旧改民生难题上,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这次疫情,老旧小区应该说是疫情的重灾区。接下来,黄浦还要持续推进旧改的工作。”杲云介绍,接下来有零星二级旧里、条件比较差的一级旧里和新里以及不成套的老旧公房,这些都是改造的重点。“我们希望继续发扬聚焦民生的合力作用,保持干劲,继续跑出地区改造的加速度,尽快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市党代表、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华对此深有同感。“黄浦地少人多,人口太密集。旧改一路走过来,居委会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一代一代居委干部都在为之努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居民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地去对待。”作为上海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宝兴居民区打造了党建引领旧区改造的“宝兴样本”,总结出来的宝兴十法也在全市进行推广。
“未来的宝兴里,从规划来讲,它是一个综合体,在10分钟生活圈里,就可以找到生活中想到的一切服务功能。”徐丽华信心满满。
让更多锈带成为秀带
上海杨浦滨江地带,绿道蜿蜒,白鹭翩飞,曾经的“工业锈带”已变身“生活秀带”。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昨天,市党代表、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韩志强在审议党代会报告时表示,作为规划资源部门,要在服务构建城市空间新格局中贯彻落实好党代会报告的要求,尤其是在服务人民城市建设上更加主动。
“报告中讲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对于我们规划工作者来讲,在怎么演绎更多的工业绣带转变成生活秀带上,我觉得还有很多的作为空间。”韩志强说。
曾经“又黑又重”、铁锈满身的宝山,正在北转型中逐渐焕发新的光彩。对照党代会报告,市党代表、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未来的宝山不光是创新之城,也是生态之城,人文之城,是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最近在推进宝武的碳综合产业园,就是通过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来推进生态化建设。”陈杰说,宝山还在推进城市的整体更新,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带动区域化发展,惠及百姓生活,同时在环境改善上也不遗余力。“近年来,宝山环境空气优良率的指数逐年上升,排在全市靠前位置。我们希望改变宝山传统的形象,特别是在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心工程上,全力以赴推进。”
在陈杰的描绘中,未来,宝山南大地区将“脱胎换骨”变身南大智慧城,百米双子塔楼结构封顶;6.8公里滨江岸线全线贯通,高达180米的长滩观光塔亮出天际线,上港十四区码头蜕变成宜居宜业的乐活新城;罗店美兰湖新镇和古镇中西互映,与新崛起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同谱写产城融合交响曲;罗泾水源涵养林从城市绿肺升级为生态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休憩身心的打卡胜地。
让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党代会报告指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要有精神生活的富足,必须扎实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推出更多“上海原创”精品,持续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打造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最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最江南”的乡村文化肌理。
对此,市党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认为,文化和旅游是大产业、大展示,更是大民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和旅游是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刚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质生活的标配。
图说:市党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
据他介绍,过去五年,市文化旅游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同时,还建成“100个家门口好去处”和“100个演艺新空间”的“双百”文旅民心工程;“建筑可阅读”已覆盖全市,开放建筑1056处,基本实现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展望未来五年,他表示,将始终着眼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的新需求,把城市中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努力构建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创造公共文化优质新供给。充分发挥上海文博美术场馆资源、藏品资源、人才资源积聚的优势,用好用活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强化文旅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创造性实施上海“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推出更多现象级文博美术大展、高品质艺术公教活动,让人民更好地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熏陶。
第二,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一方面,要继续围绕“东西一轴、南北一带”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建成上图东馆、上博东馆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持续提升“一江一河”文旅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道路+”“公园+”和“生活圈+”三大文旅民心工程,把文化、艺术有机融入城市设计,打造更多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让人民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和暖的表情。
第三,提升数字文旅服务新能级。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加快推动文旅数字转型和安全韧性发展。一方面,着力优化“舒心”的文旅服务,加快建设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大力推动“一码畅游”项目和数字景区、数字宾馆、数字文化场馆建设,打造更多市民游客常用、好用、爱用的文旅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着力营造“安心”的文旅环境,依托数字化、大数据,构建平战结合的文旅安全应急体系,让人民可以安心地享受美好的文旅生活,助力修复社会预期和重塑城市形象。
方世忠指出,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文旅业受到的冲击之大、影响之深可以说前所未有、超出预期。但是,文旅业是流量型城市的入口,也是服务型经济的引擎,更是人民小康生活的刚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质生活的标配,这个大逻辑和大趋势始终没有改变。我们将坚持跨周期布局,在文旅投资和消费两端发力,聚力推进乐高乐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打响“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艺术新空间”“海派城市考古”等上海文旅品牌,努力提升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旅游节等人民大众的节日,让市民游客近悦远来、发现更多、体验更多,更好地享受上海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