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商圈信息
        商圈信息
    • 圈主:zhujp
    • 粉丝:2 人
    • 人气:1416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021-59997393
    • 地址: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澄浏公路与高石公路路口北侧
    苏州河畔天后宫修缮后将重现原貌 预计年内向公众开放
    2022-06-13 07:46:49 239
  • 收藏
  • 管理

    天后宫保护利用效果图

          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线上举行的“今古集: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教育活动,以上海苏河湾天后宫、慎余里的文物保护案例,分享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并透露原貌修复的天后宫将于年内向公众开放。

    原貌修复,重现昔日风采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留存了大量珍贵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与遗存。苏州河沿岸,拥有丰富的人文遗产,形态多样。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妈祖庙建筑遗迹天后宫、海派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6年,天后宫异地保护和慎余里保护性修缮项目启动,经过6年的精心勘察、研究、设计和施工,两处建筑将重现昔日风采。

    建于1884年的天后宫是典型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筑,也是近代上海对外交流史上的一处重要之地。天后宫保护项目设计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说,“无论是在营造技艺还是历史文化上,天后宫都有着独特、重要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价值。”

    2006年,因城市改造需要,对仅存的大门、戏台、西看楼实施了落架保护,南部清砖门墙由区文物保护部门编号保存。此次天后宫的异地保护,是利用当年落架后保留的各种构件,恢复戏台、门楼、看楼的原状。曹永康带领团队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在详细考证基础上编制了很多方案,深入研究重点保护部位保护方法,形成整个修复方案。

    斗拱、花版、拱垫板等木构件安装后

    作为天后宫保护项目施工负责人,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副总监黄科表示,天后宫文物原件的修复难度巨大。比如门楼的砖细墙面有十几种构件,数量超过千件,其中大多残缺不全,修复工作犹如完成一幅高难度的拼图。“我们根据图纸先将各种砖细归类整理形成表格,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赴仓库进行现场复核、辨认、试拼,对每一成果进行核实、测量、拍照、记录,整个过程都相当考验工人的耐心和细心。”

    复原后的天后宫戏台螺旋形藻井

    过去六年间,团队共对1000多件木构件和1600多件砖石构件进行了逐一修复,并一一复原到了新建成的天后宫建筑上。其中,天后宫戏台螺旋形藻井由700多个构件组成,是建筑中最出彩的部位之一。工匠们运用丰富的经验,结合三维模拟等技术手段,摸清了藻井各个部件的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准确还原了藻井的模样。

    据悉,原貌修复的天后宫将于年内向公众开放。为此,曹永康难掩兴奋之情:“将来游客看到的门楼砖雕、云形砖斗拱、波形木斗拱、浪花藻井木等,都是清代建造时期的原物,通过工匠的精心修复,我们现在可以完整、清晰地看到当年精美的浪花纹饰和图案。”

    活态保护,找回消失的城市空间

    慎余里保护利用效果图

    建于1932年的慎余里,东临黄浦江、南抵苏州河,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海派石库门建筑群之一。

    “慎余里是苏州河北岸最精致的里弄代表,是构筑上海海纳百川文化的重要组成。”上海都市再生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凌颖松全程参与了慎余里设计和保护性修复工程。他认为,如何将慎余里项目打造成一个城市更新的实践范本,并成为城市文化地标,题中应有之义则是要让慎余里成为上海石库门历史文化和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点。

    在修复过程中,团队为整个建筑群严选了当年的建筑老材料和传统施工工艺,并在“复原单元”完全采用有限的原材料,严格重现了慎余里室内外原状风貌。与此同时,团队也融入了创新技术,比如,用安装消防水幕的方式,解决了老式里弄布局与消防安全规范冲突的难题,项目还为此研发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而为年轻人群打造的“文化修缮实验室”则打开了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想象空间。

    负责此次慎余里项目施工的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保护建筑事业部副经理周祺,透露了慎余里“修旧如旧”的细节。慎余里的房屋装饰考究,在过街楼、檐部等立面大量运用直线和块面,带有明显的有机线条装饰纹样。“通过查阅史料,对比当时的建筑材料、工艺,我们总结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构件,确定了里弄宽度、立面门窗式样等多处历史细节。”由于一些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极少使用,团队只能找来“老法师”手把手地传授指导。

    “‘保护性修缮’不只是针对建筑,让大家有机会看到技艺的解读,了解到历史的切片,找回正在消失的城市空间,才是其正确的打开方式。”凌颖松说。

    城市更新,要为居民留住一些“乡愁”

    1938年修复后的天后宫

    随着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实践的深入,一些新理念、新课题正不断地涌现,如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成为此次活动的讨论焦点。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杜晓帆提出,在老旧城镇更新的过程中,应当为居民留住一些“乡愁”。“如何在保障民生、发展经济、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使文化遗产和老城区、老街区的文化内涵丢失,是我们城市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焕新认为,随着未来城市更新不断扩大和深入,简单的“拆除重建”将成为历史。“各种微改造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如局部改造、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环境整治、保护活化等模式,这些仍需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则强调,应加大加快文物的保护利用与文商旅联动的步伐,“充分利用好天后宫和慎余里建成后的空间载体,持续举办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展示天后宫和慎余里历史文化的活动,结合周边的绿地、商业,以及即将开通的苏州河水上旅游,形成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于一体的文商旅联动的新服务。”




    上一页:6月1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6例,出院出舱人数202例.. 下一页:6月1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无症状感染者19例,出院出舱人数209例..
    全部评论(0)